詳情描述
北京天元盛美國際藝術教育學院新一季鋼琴課程招生了
足夠的耐心和韌性寶寶學琴的成效和持續(xù)性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耐心和韌性,父母能堅持,孩子才有可能堅持。所以,有讓寶寶學琴的打算,父母就要有“持久戰(zhàn)”的準備,保持平和的心態(tài)。
彈鋼琴屬于“慢工出細活兒”,需要孩子的悟性,也需要大量地、不懈地練習,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。有時克服了一個缺點,又冒出另一個缺點;新的缺點克服了,舊的缺點又犯了。為了一個音、一個指法,要反復練習多次,初學的寶寶既難適應又覺得枯燥,出現(xiàn)情緒不穩(wěn)定、焦躁、退縮、放棄等現(xiàn)象都是正常的,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有能力說服自己、耐心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,開導、引導寶寶,比如以講故事的方式幫孩子穩(wěn)定情緒、建立自信心、克服眼前的困難。
親子同學寶寶年齡小,對老師的話領悟不到位,好由爸爸或媽媽為主帶寶寶學琴,并和寶寶“同學”記下每一個要點,幫孩子理解、掌握老師的授課內容;回家后扮演老師的“助教”,每天做“陪練”,比如提示孩子:手指抬高、注意休止符、保持速度均勻這都需要搭進不少時間和精力,父母要事先想到。在此過程中,還應引導孩子學習總結自己的練習情況,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。
每個星期,父母還應該拿出一點時間,全家一起聽一首名曲,然后和孩子一起討論從中聽到什么,一起認識和理解名曲的內容,也可以一起玩打樂器、打節(jié)奏的游戲;多聽音樂會,聽聽名家們的演奏,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。如果父母能把“陪練”和共同欣賞音樂的過程看做是親子學習和溝通的過程,寶寶對音樂的興趣就不難培養(yǎng)起來了。
鼓勵優(yōu)先練琴是重復性的活動,不免單調、枯燥。當寶寶練琴時,爸爸媽媽所承擔的任務則是仔細聆聽和適時贊美,絕不是挑毛病。多表揚、多鼓勵、少批評是必須堅持的原則。當孩子有彈得不準確、不細致的地方,好別急急忙忙地中斷曲子,而是在孩子 彈完之后,用和緩的態(tài)度指出錯誤,請他修正。這既不破壞寶寶的情緒,也體現(xiàn)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,這樣才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狀態(tài),并學會尊重。
另外,不同的孩子,其音樂天賦存在差異,父母不可一刀切,看人家的寶寶學得快、彈得好,就逼著自己的寶寶趕進度,攀比的結果很可能是欲速則不達。孩子學琴的終成功,取決于努力的程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,而不是眼前的成績。鼓勵是讓孩子努力的佳方法。
給寶寶適度的壓力4、5歲的寶寶學琴,大多抱著游戲的心態(tài),自發(fā)性、隨意性比較強,因此需要適度的壓力。畢竟,彈琴本身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,有很強的技術性和技巧性要識譜、搞準指法、手眼協(xié)調、左右手配合,有時還要加上腳踩踏板,即便是音樂天分很高的人,也不會在絕對輕松愉快中習得,非經(jīng)持久地日日磨煉,難以掌握。不過,這個壓力不是體罰和責罵,而是規(guī)定具體的任務,比如可以考慮在正式開課以前,和寶寶制定一個學習計劃、規(guī)劃出每天固定的練琴時間,并督促孩子持之以恒、形成習慣;而在每天練習之前,確定當天的內容:復習一支曲子、一個音階或一個指法基本練習,循序漸進。由于孩子年齡小,注意力時間短,可根據(jù)孩子的自身情況和知識掌握的程度,每天可分兩次練習,每次15分鐘、20分鐘,然后逐漸延長。